你说这事儿闹的,最近有个话题直接冲上热搜第一,说的是一个清华毕业的学霸,晒出自己1.67亿元的年薪,结果不但引来公司调查,还把自己送上了“在逃”名单。
清华、1.67亿、被查……这几个词放在一起,冲击力也太强了。网上说什么的都有,有人觉得“年薪上亿谁能忍住不炫?”,也有人摇头说“人狂必有祸”。当然,也有人佩服他能力超群。
那么问题来了:他到底是做什么的,能拿到这么高的工资?又为什么一夜翻车,甚至被美国司法部列为逃犯?
这还得从头说起。
这位主角叫吴舰,34岁。履历那是相当亮眼:2011年从清华拿到工学学士学位,之后去美国康奈尔大学读博士,一路读到顶尖。毕业之后,他进了一家叫Two Sigma的顶级对冲基金,从量化研究员做起。
进了这家公司,对很多人来说就像第二次考上清华,可对吴舰来说,只是正常发挥。他智商高、上手快,三年不到就升到副总裁,2023年又成了高级副总裁——毕业还不到五年。
收入当然也跟着水涨船高,可谁也没想到,危机也悄悄跟了上来。
2023年,有人在小红书发帖,晒出自己近几年收入的柱状图。从2018年开始,他的年薪成倍增长,到2022年,居然高达2350万美元,差不多人民币1.67亿。
发帖人还挺“谦虚”,说“这是不敢发朋友圈的炫耀帖”“心态还是太年轻,想偷偷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秀一下”。可惜,世界上没有真正的“没人认识的地方”。
这个数字即使在华尔街也太过扎眼,很快,发帖人就被锁定——正是吴舰。
媒体闻风而动,公司也悄悄启动内部调查。这一查可好,直接查出一个大雷:原来,吴舰偷偷篡改了投资模型的数据,这些数据直接影响客户交易,导致客户损失高达1.65亿美元。而他自己,却因此每年多拿几百万美元的奖金,2022年那1.67亿收入里,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这么来的。
真相大白,这钱不是靠本事正大光明挣的,而是割客户韭菜来的。
Two Sigma公司取消了他800万美元的奖金,赔偿客户损失,并在今年把他开除。但这还不算完,9月份,美国司法部正式指控他电汇欺诈、证券欺诈和洗钱。目前,吴舰人在海外,处于在逃状态。
从清华学霸、华尔街金领,到全球通缉的逃犯——这人生跌宕,真是令人唏嘘。
吴舰这一跟头,摔出一个老道理:事以密成,语以泄败。他本来可以闷声发大财,却偏偏管不住那颗想炫耀的心。结果呢?光明的前途、高薪的工作,一夜间全成泡影。
这让我想起之前中金员工那个事:一位员工的太太,在小红书晒出丈夫月收入8万多的工资条,本想秀幸福,却把丈夫坑到停职调查。哪怕网友好心提醒,她还回怼人家“管得宽”。结果热搜一上,想捂都捂不住。
有的人可能觉得,有了成绩不说,如锦衣夜行。但你不知道的是,树大招风,很多时候麻烦都是自己“高调”招来的。
知乎上有个真实故事:一位老哥考编,笔试面试体检都过了,高兴得请客发朋友圈,结果被人举报体检作弊,最后只能放弃。第二年他又考上了,这次一声不吭,低调到公示结束,终于顺利上岸。
老话说得好:“不怕没好事,就怕没好人。”你永远不知道,你分享的秘密,会不会变成别人手中的一把刀。
《左传》里有个典故:郑国大臣雍纠奉命去杀岳父祭仲,结果没忍住,把计划告诉了妻子。妻子在“父亲和丈夫谁更亲”的问题上,选择了父亲。结局是雍纠被杀,原本支持他的郑厉公也只好流亡国外。
你看,事情还没做就先漏风,不仅前程尽毁,连命都搭进去。
现实生活中,这样的教训也不少:你透露收入,立马有人上门借钱;你没落实的事提前宣扬,很快节外生枝。你的想法、你的家底、你的关系,说出去就可能变成别人的筹码。
有人说得形象:你的真实情况,应该像穿没穿内裤、什么颜色一样,是自己的隐私,没必要让人知道。因为你一暴露,就可能成了很多人的靶子。
《天道》里有一句话挺深刻:人得学会藏两样东西,一是心事,二是本事。心事说出来,容易被人当故事传;本事露出来,容易招人嫉恨。
所以不管你多有能力、多有钱,一定要记得“藏锋”。低调不是软弱,而是一种智慧。要想少点麻烦,先管住自己的嘴。
如果你有时候也忍不住想秀一把,不妨想想这几句话:
-除了至亲,真没几个人盼着你过得比他们好;
-你越出色,反而越容易招人眼红;
-没人经得起放大镜细看——你越显眼,盯着你挑刺的人就越多。
老话早就总结过了: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;行高于人,众必非之。”低调一点,不是怂,而是活得明白。
168股票配资,网络配资开户,国内炒股软件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